褐藻醣膠是什麼?抗癌功效解析—2025台日韓澳研究大公開

目錄
一、褐藻醣膠是什麼?詳解來自褐色海藻的多醣成分
(一)褐藻醣膠是什麼?
(二)褐藻來源品種有哪些?
(三)褐藻醣膠種類:小分子褐藻醣膠更好?
二、褐藻醣膠功效有哪些?6 大健康功效一次看
褐藻醣膠功效 1:癌症治療期間之潛在應用
褐藻醣膠功效 2:免疫力與抗病毒感染
褐藻醣膠功效 3:心血管保健與代謝指標
褐藻醣膠功效 4:關節保養與行動力
褐藻醣膠功效 5:支持腸胃道健康
褐藻醣膠功效 6:外用美肌保濕與口腔保健
三、褐藻醣膠怎麼吃?掌握正確補充方式與食用時機
(一)如何補充褐藻醣膠?多吃褐藻夠不夠?
(二)使用保健食品,有效劑量是多少?
(三)褐藻醣膠保健食品什麼時候吃最好?
五、吃褐藻醣膠要注意什麼?補充前必知的常見副作用與禁忌族群
(一)褐藻醣膠會有副作用嗎?
(二)哪些族群補充褐藻醣膠前要特別留意?
六、褐藻醣膠常見問題解答:怎麼挑選?分子量大小有差嗎?
Q:褐藻醣膠保健食品怎麼挑選?
Q:小分子褐藻醣膠比較好嗎?分子量會影響效果嗎?
Q:褐藻醣膠吃完覺得沒效怎麼辦?
一、褐藻醣膠是什麼?詳解來自褐色海藻的多醣成分
「褐藻醣膠」聽起來有點陌生?也許你已經吃過無數次!海帶芽味噌湯、昆布火鍋、甚至一些日式涼拌小菜裡,都有這種「黏呼呼的多醣體」。想快速了解褐藻醣膠,可以先從成分、來源、以及分子大小 3 個重點切入。
(一)褐藻醣膠是什麼?
褐藻醣膠(Fucoidan)是一種褐藻特有的天然多醣體,帶有重要的硫酸基結構,因此也常被稱為「硫酸化多醣」,主要由硫酸岩藻醣組成,並可能含有半乳糖、葡萄糖等不同單醣成分。
早在 1913 年,瑞典科學家Harald Kylin便發現褐藻中含有褐藻醣膠。後續 1950~1970 年間,各界不斷測試分離純化技術,首次成功從墨角藻(Fucus vesiculosus)萃取出可供研究使用的褐藻醣膠。而在1974 年,日本第一篇褐藻萃取物抗癌功效發表,雖然僅止於細胞實驗,卻已引起學界、醫界與大眾高度關注。
一直到今天,我們不需要賣力吞下6公斤褐藻,就能從保健食品中吃到1克足量的褐藻醣膠。
歷經百餘年研究與製程突破,褐藻醣膠終於從早期實驗室的探索,成為人人都能輕鬆補充的保健成分。
(二)褐藻來源品種有哪些?
褐藻品種型態各異,依序為水雲、海帶昆布、裙帶菜、墨角藻、馬尾藻。圖片來源 / 維基百科
褐藻醣膠常見的來源品種有下列5種:
水雲/海蘊 Cladosiphon
- 主要品種:Cladosiphon okamuranus、Cladosiphon novae-caledoniae
- 特色:包含岡村枝、管藻海星支管藻等品種,常被稱為琉球海蘊或海髮菜。外觀像細長的褐色藻類,常見於日本沖繩,當地人習慣將其做成涼拌或入湯料理。
海帶/昆布 Saccharina
- 主要品種:Saccharina japonica
- 特色:海帶是我們熟悉的食材,日文漢字為昆布,常被用來熬湯或作為火鍋湯底。雖然源自於日本,但中國是最大生產國,被廣泛人工養殖,佔全球生產總量的 89%。
繼續閱讀 更多品種
裙帶菜 Undaria
- 主要品種:Undaria pinnatifida
- 特色:又可稱為若布或翅藻。在味噌湯或韓式小菜裡非常常見,特別是裙帶菜的「芽株」部位(俗稱海帶芽)。
- 主要品種: Fucus vesiculosus、Fucus distichus
- 特色:墨角藻是最早被純化出褐藻醣膠的品種,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。在歐美地區,墨角藻常被作為營養補充的來源。
- 主要品種: Sargassum fusiforme、Sargassum horneri、Sargassum hemiphyllum
- 特色:包含羊棲菜、銅藻等品種,廣泛分布於亞熱帶與溫帶海域,也是早期研究其抗癌潛力的代表性藻種之一。日本、韓國與中國沿海居民常食用,常見於涼拌、煮湯或炒食。
(三)褐藻醣膠種類:小分子褐藻醣膠更好?
褐藻醣膠依分子量可分為 3 種:小分子、大分子和原生型。即使台、日、韓、澳眾多科學家投入大量心力與資源,對於「哪一種分子量更有效」仍毫無共識。以下介紹這 3 種褐藻醣膠類型:
小分子褐藻醣膠
小分子褐藻醣膠通常分子量不超過 10 kDa(千道爾頓)。台灣主流褐藻醣膠為小分子型,分子量約 0.8 kDa,以馬尾藻為主要來源,市占率高達 7 成。而日本九州大學則從水雲品種進一步研發出分子量更小的褐藻醣膠,分子量約 0.5 kDa。
繼續閱讀
大分子褐藻醣膠
大分子褐藻醣膠的分子量介於 10~500 kDa。澳洲褐藻某領導品牌就在製程上刻意移除小分子,只保留墨角藻褐藻醣膠 30~250 kDa 中分子範圍,是少數獲得美國 FDA 食品藥物管理局 GRAS 認證的安全褐藻醣膠原料(GRAS 認證編號 GRN00565)。 韓國研究也展現了大分子褐藻醣膠的潛力。高麗大學發現,來自裙帶菜的大分子型褐藻醣膠(>300 kDa)能更有效活化免疫系統中的 NK 細胞。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也曾進行相關研究,在癌症動物模型中顯示,餵食大分子組的存活率顯著高於小分子組。原生型褐藻醣膠
原生型褐藻醣膠具有 800~1000 kDa 以上的高分子量,當萃取與純化程度越低,就越接近原始狀態的褐藻醣膠,分子量也越大。不同品種的褐藻來源,原生的褐藻醣膠分子量也有所差異。註:請上下左右滑動,展示完整表格內容。
| 褐藻醣膠類型 | 分子量範圍 | 特色 | 主要開發與研究國家 |
| 小分子褐藻醣膠 | ≤ 10 kDa | 小分子吸收率較高,日本分子比台灣更小 | 台灣、日本 |
| 大分子褐藻醣膠 | 10~500 kDa | 結構較完整,特定免疫指標活化效果更好 | 韓國、日本、澳洲 |
| 原生型褐藻醣膠 | 800~1000 kDa 以上 | 萃取純化程度低,較接近天然結構,很少有功效研究發表 | – |
直接食用褐藻可以吃到原生型褐藻醣膠,但純度極低,要吃到 6 公斤才能攝取到 1 公克的褐藻醣膠,更何況針對原生型褐藻醣膠的功效研究極少,保健效果不明,只能做為台日韓料理眾多食譜中美味的亮點。
從保健食品中攝取高純度的褐藻醣膠,才有機會快速有效率的補充到一日所需劑量。然而市面上眾多產品分子量差很大,以日本沖繩產高分子褐藻醣膠(分子量330kDa)為例,分子量居然是台灣褐藻醣膠(0.8kDa)的 400 倍以上——表示分子的大小差了 400 倍——這不僅僅是品種與製程的差異,更直接影響了活性與功效。
因此,究竟哪一種褐藻醣膠更具有保健功效,目前各界看法並不一致,研究結果仍眾說紛紜,也讓消費者在選擇時面臨巨大挑戰。
二、褐藻醣膠功效有哪些?6 大健康功效一次看
褐藻醣膠特殊的多醣結構,近年來被廣泛研究,在不同健康領域都展現出潛在價值,幾乎涵蓋了全身上下的需求。以下整理出褐藻醣膠的 6 大健康功效與限制:
褐藻醣膠功效 1:癌症治療期間之潛在應用
根據衛福部發布的新聞稿,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徐欣伶副研究員團隊,透過細胞與動物實驗,發現褐藻醣膠能降低腫瘤促進型 M2 巨噬細胞活性,並增強化療藥物(如 Cisplatin、Etoposide)的效果,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曙光。不過食藥署也曾發文澄清,目前褐藻醣膠相關抗癌功效仍僅止於動物實驗階段,尚需更完整的臨床人體研究實證。
日本學界同樣致力於探索褐藻醣膠的抗癌潛力,九州大學白畑實隆教授的研究發現,褐藻醣膠具有 3 大抗癌機轉:
1. 誘導癌細胞凋亡
癌細胞並沒有正常凋亡的機制,所以會不斷增生。褐藻醣膠被發現能「強制關機」—驅使癌細胞凋亡,走上自然死亡之路。
2. 增強免疫活性
褐藻醣膠能活化免疫系統,提升免疫細胞活性。當免疫小隊「火力加倍」,對抗癌細胞更有效率。
3. 抑制腫瘤血管新生
癌細胞為了獲取養分,會自行生成新的血管。褐藻醣膠能「斷糧封鎖」,阻止腫瘤形成新的血管,切斷養分供應來源。
以上日本研究亦處於細胞與動物實驗層級,無法直接推論到人體治療效果。從台灣與日本兩地的研究成果來看,褐藻醣膠在在癌症治療上,現階段應視為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方向,而非已經被證實的醫療手段。
相較於褐藻醣膠研究主要還停留在實驗室裡,另一種植物多醣體「黃耆多醣」已正式走上臨床舞台,完成大規模的第四期臨床試驗,有扎實的人體研究數據支持。其臨床受試者橫跨乳癌、大腸癌、頭頸癌、食道癌、胃癌、大腸直腸癌、肺癌、婦癌與攝護腺癌等多種癌別,證明黃耆多醣的效果並不侷限於特定的、單一的癌症種類,凸顯出廣泛的適用性。
從天然的黃耆多醣出發,黃耆多醣注射劑已成為由醫師開立之處方藥物,跳脫一般保健食品的範疇。目前許多醫學中心與醫療院所均已開始使用,這項植物新藥能幫助癌友減輕疲憊、舒緩化療副作用,讓整體治療更順利。
相關報導一、【名醫開講】乳癌姊妹累了嗎?癌因性疲憊有解方
相關報導二、乳癌病人逾7成癌疲憊 使用健保藥91%改善
相關報導三、化療不累…疲憊改善有方法
褐藻醣膠功效 2:免疫力與抗病毒感染
褐藻醣膠具有雙重保護機制,同時調節人體免疫功能,並抑制病毒進入與擴散的能力,無論是呼吸道流感病毒、腸胃道諾羅病毒,或是潛伏性感染容易反覆發作的皰疹病毒,褐藻醣膠皆展現了「降低感染機率、縮短病程、加速康復」的潛在應用價值。
| 病毒 | 褐藻醣膠效果 |
| 流感病毒 (Influenza A) | – 增加抗體生成
– 調控發炎,減少肺部損傷 – 抑制病毒複製 – 顯著減輕小鼠流感症狀與病理變化、增加小鼠存活率 |
| 諾羅病毒 (Norovirus) | – 活化先天免疫系統
– 抑制病毒複製 – 競爭性阻斷病毒進入 – 細胞實驗證實,褐藻醣膠能減少腸道感染,降低病毒複製量 |
| 皰疹病毒 (Herpes, HSV/EBV) | -活化免疫T細胞
-抑制病毒感染人體細胞 -人體實驗證實,口服褐藻醣膠可加速皮膚/黏膜病灶癒合並降低復發率 |
雖然褐藻醣膠展現了亮眼的抗病毒感染效果,但主要研究仍在動物與細胞層級。若拉回到「日常少生病」的需求,酵母β-葡聚醣──另一種天然多醣體,存在於酵母菌的細胞壁──已累積大量人體臨床證據,證實能降低呼吸道感染次數並縮短感冒天數,價格也相對親民不少,也許更適合一般大眾長期保養使用。
褐藻醣膠功效 3:心血管保健與代謝指標
褐藻醣膠在代謝上的應用,主要聚焦在「血栓預防」與「尿酸代謝」。日本研究發現,連續補充 1 週後,受試者的尿液 pH 值明顯提升到偏鹼性,並呈現血清尿酸下降的趨勢,對於痛風改善有指標意義。
在心血管保健上,褐藻醣膠能抑制血栓形成相關的因子(PAI-1 與 TF),並減少脂滴累積,推測有助於降低血栓風險、維護血管健康。儘管如此,由於褐藻醣膠售價偏高,且在心血管保健的科學佐證相對有限,整體效益可能不如市面上熱門的魚油或紅麴產品。
褐藻醣膠功效 4:關節保養與行動力
鳥取大學獸醫學系曾以海蘊來源的褐藻醣膠進行動物實驗,發現連續 3 週補充褐藻醣膠的兔子,關節受損部位出現了更多軟骨細胞、醣胺聚醣與蛋白多醣。這代表褐藻醣膠不僅能促進軟骨修復,還可能透過其抗氧化特性,協助維持關節健康。
不過,目前在關節保養領域,葡萄糖胺與二型膠原蛋白仍是主流成分,無論是實驗證據或市場口碑,資訊都更完整,不一定要鎖定褐藻醣膠成分。
褐藻醣膠功效 5:支持腸胃道健康
褐藻醣膠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,能促進腸道蠕動,增加短鏈脂肪酸生成並平衡菌叢生態,抑制大腸桿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黏附。在胃部保護的相關資料中也提到,褐藻醣膠中的岩藻糖可捕捉並排出幽門螺旋桿菌,同時形成保護層,減輕不適。
如果是以「腸道保健」為目標,常見的麥 β-葡聚糖就有不錯的效果,單價也比褐藻醣膠更親民、更適合天天使用。
褐藻醣膠功效 6:外用美肌保濕與口腔保健
除了內服,褐藻醣膠在外用保養上也有各種功效。研究顯示,它能降低活性氧化物(ROS)、減少氧化壓力並抑制發炎,有助於保護與修復肌膚。具體效果包括:減少水分流失與紅腫、強化皮膚屏障、幫助傷口癒合等。
在口腔健康方面,研究指出岩藻多醣可與內毒素結合並中和,並具備 COX-1/COX-2 抑制活性與膠原酶抑制效果。這些作用能減少發炎反應,阻止有害細菌與毒素對口腔組織的傷害,進而保護口腔黏膜與牙周組織。
註:請上下左右滑動,展示完整表格內容。
| 褐藻醣膠 6 大功效 | 類似功效成分 | |
| 癌症治療期間之潛在應用 | 抗癌 3 大機轉:
1.誘導癌細胞凋亡 2.增強免疫力 3.抑制血管新生 現階段仍以細胞與動物實驗為主,缺少完整臨床數據 |
-靈芝、樟芝、牛樟芝等高價位多醣成分均有類似效果
– 台灣亦有植物新藥廠成功將「黃耆多醣」研發為處方藥物,並完成四期臨床實驗 |
| 免疫力與抗病毒 | -抑制病毒複製、進入與擴散
-強化人體免疫系統 -加速復原並抑制復發 -腸道病毒/呼吸道 |
酵母 β-葡聚醣、紫錐花、蜂膠 |
| 心血管保健與代謝指標 | 動物實驗證實,可能有助於血栓與尿酸代謝 | 魚油、紅麴 |
| 關節保養與行動力 | 動物實驗證實,對關節受損部位復原有幫助 | 葡萄糖胺、二型膠原蛋白 |
| 支持腸胃道健康 | -抑制大腸桿菌與胃幽門桿菌
-形成胃黏膜保護層 -維持大腸正常蠕動 -降低腸道發炎並維持健康菌叢 |
燕麥 β-葡聚醣 |
| 外用美肌保濕與口腔保健 | -抗發炎、抗氧化
-抑制壞菌與毒素 |
膠原蛋白、玻尿酸 |
從目前的研究來看,褐藻醣膠在癌症、免疫、代謝、關節、腸胃與肌膚等不同領域,呈現出「跨領域、多面向」的潛在價值。
然而,褐藻醣膠最受矚目的焦點仍在抗癌潛力,討論熱度已超越傳統的靈芝、樟芝與牛樟芝類多醣體。至於是否能像黃耆多醣一樣進入植物新藥領域、成功開發為處方藥物?儘管藥品研發之路困難重重,只要能通過人體驗證並累積足夠的臨床數據,褐藻醣膠的未來發展相當令人期待。
三、褐藻醣膠怎麼吃?掌握正確補充方式與食用時機
掌握正確的補充方式,褐藻醣膠的功效才能完全發揮出來。只靠日常飲食吃褐藻夠不夠?保健食品要吃多少才有效?什麼時間點補充最好?以下整理出實用重點,才能吃得安心又有效。
(一)如何補充褐藻醣膠?多吃褐藻夠不夠?
褐藻醣膠主要來自褐色海藻,例如昆布、海帶芽、海蘊等。一般人平常吃火鍋、喝味噌湯,其實就有機會攝取到一點點褐藻醣膠。不過,依目前台灣主流品牌標示「每 6 公斤褐藻才能萃取出 1 公克足量的褐藻醣膠」,褐藻醣膠要吃到每日最低有效劑量 1 公克,就必須吞下 6 公斤褐藻,若要吃到品牌建議的 4 公克,居然需要 24 公斤褐藻!你,吃得了這麼多嗎?
就算你是大胃王,要單靠大量食用褐藻來補充仍然不可行。以海帶為例,僅僅半公斤的海帶就含有高達 1000 微克的碘,已經到達一般成人碘上限攝取量(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);更別說吃下 6 公斤海帶了,含碘量嚴重超標 12 倍,反而造成甲狀腺負擔。
褐藻醣膠天然的不一定最好,保健食品經過萃取、純化與濃縮,含碘量已大幅降低,且純度更高,小小幾顆膠囊就能發揮作用,不用狂吞褐藻!
(二)使用保健食品,有效劑量是多少?
多數褐藻醣膠品牌建議,平常保養每天僅需 1~2 公克,而在需要加強保養的特殊時期,則會建議拉高到 4 公克。
以 4 公克為例,如果是膠囊型態,一顆通常只能充填 0.25 公克(250 毫克),換算下來每天至少要吞 16 顆,對於吞嚥困難的長輩會比較辛苦。相較之下,液態飲品或隨身包的容量較大,1~2 份就能補足劑量,使用上更簡單方便。
(三)褐藻醣膠保健食品什麼時候吃最好?
褐藻醣膠沒有「唯一正確」的吃法,但根據腸胃狀況與生活需求,補充的時間點可以稍微調整,幫助吸收或減少不適。以下提供幾種常見的食用時間:
- 空腹:此時腸胃中沒有食物干擾,褐藻醣膠的活性成分能比較直接被利用。對於追求最佳吸收效果的人,可以選擇早上起床後或 2 餐之間的空腹時段。
- 飯後 30 分鐘內:如果腸胃比較敏感,可以選擇在飯後半小時內食用。此時消化道正在運作,雖然吸收速度可能比空腹稍慢,但對腸胃比較溫和,也能同時幫助腸道環境維持穩定。
- 早上補充:早上補充能讓褐藻醣膠隨著一天的活動逐步發揮作用。對於平時作息緊湊、需要維持精神與體力的人來說,是最方便、也最容易養成習慣的方式。
- 睡前補充:睡眠期間是身體修復和調整的關鍵時段,也有人會選擇在睡前補充褐藻醣膠,讓身體在夜間慢慢吸收。
四、褐藻醣膠適合哪些人補充?3 大適用族群總整理
褐藻醣膠源自於天然褐藻,從 3 歲小娃到 80 歲長者都可以吃。不過,這個成分針對於以下 3 大族群更有幫助:
- 病後補養黃金恢復時期:在手術或病後,褐藻醣膠能活化免疫,守護最為脆弱的階段,安然度過病後關卡。
- 銀髮族與代謝失調者:年齡漸長,行動力與各種代謝問題隨之而來,褐藻醣膠在部分研究中展現保健潛力。
- 忙碌的上班族與高壓族群:上班族壓力大,再加上長時間外食、熬夜,難免也有消化失調與腸胃不適的困擾。褐藻醣膠作為水溶性膳食纖維,能促進腸道蠕動、維持菌相平衡,它的多醣體特性,對於胃部保健也有幫助。
五、吃褐藻醣膠要注意什麼?補充前必知的常見副作用與禁忌族群
雖然褐藻醣膠普遍被認為是安全的保健成分,但「天然」並不代表「毫無風險」,部分族群在使用前需要特別留意。
(一)褐藻醣膠會有副作用嗎?
褐藻醣膠來自褐色海藻中的天然多醣體,大多數人適量補充並不會出現明顯副作用。不過,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,補充後仍可能出現以下情況:
註:請上下左右滑動,展示完整表格內容。
| 潛在副作用 | 褐藻醣膠副作用說明 |
| 甲狀腺風險 | 褐藻含碘量高,長期服用或影響甲狀腺功能。萃取技術並不能完全去除碘,請選擇有檢驗並標示碘含量的產品,才能安心食用不超標 |
| 增加出血風險 | 褐藻糖膠可能影響凝血功能,增加出血風險 |
| 重金屬污染 | 來源不明的海藻極有可能含有重金屬,劣質產品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|
| 消化道不適 | 褐藻糖膠含天然纖維,部分人服用後會出現腹脹、腹瀉等輕微腸胃不適 |
| 麩質過敏 | 麩質來自褐藻醣膠小分子化時的製程製劑,因生產結束後製劑就沒有功能因此不用標示,但近期驗證衛生單位稽核時,建議我們仍需標示過敏原以提醒民眾。 |
(二)哪些族群補充褐藻醣膠前要特別留意?
雖然褐藻醣膠是很有潛力的保健成分,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直接補充,以下幾類族群要多加注意:
孕婦與哺乳期女性
目前還缺乏足夠的臨床研究來確認安全性,所以這個階段建議先不要自行補充,有需要的話一定要先和醫師討論。
甲狀腺功能異常者
如果是靠吃海帶、昆布這些褐藻來補充,會同時吃進大量碘,可能加重甲狀腺的負擔。若是選擇保健食品,最好先確認產品的碘含量,或諮詢專業醫師。
長期服用藥物者
如果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或慢性病藥物,建議食用前先諮詢醫師,並與褐藻醣膠間隔 2~3 小時補充,以避免互相影響。
海鮮或海藻過敏者
雖然褐藻醣膠屬於藻類多醣體,但仍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,使用前最好先確認自身狀況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。
麩質過敏者
少數麩質過敏者可能要注意褐藻醣膠產品是否含有麩質過敏原。
六、褐藻醣膠常見問題解答:怎麼挑選?分子量大小有差嗎?
褐藻醣膠已經成為市面上熱門的保健成分,但產品琳瑯滿目,常讓人不知從何挑起。到底該注意哪些重點?小分子和大分子差別在哪裡?又該怎麼判斷補充是否有效?以下整理出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,帶你一次釐清觀念,避免掉入選購或使用的盲點。
Q:褐藻醣膠保健食品怎麼挑選?
市面上褐藻醣膠產品很多,挑選時可以注意以下幾個關鍵:
- 來源藻種是否有實驗數據佐證:不同藻種的褐藻醣膠結構並不相同,機能性當然也不同。常見藻種來源有海帶、墨角藻、半葉馬尾藻等。
- 有效成分含量:要看標示褐藻醣膠的毫克數,而不是單純寫萃取物。萃取物添加量不等於褐藻醣膠的含量
- 安全檢驗報告:須特別留意碘含量,並確認無重金屬汙染。
Q:小分子褐藻醣膠比較好嗎?分子量會影響效果嗎?
目前褐藻醣膠還沒有一個「公認的最佳分子量」,因為不同來源的褐藻、不同的萃取方式都會影響成分差異。
很多人會注意到有些褐藻醣膠產品上會特別標示「小分子」或「低分子」,因為理論上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被身體吸收,所以台灣市場普遍偏好小分子型產品。不過也有日本研究單位對大分子型褐藻醣膠更感興趣,並在免疫活化與抗癌實驗中觀察到不同的效果。
因此,與其糾結於小分子還是大分子,建議挑選來源清楚、品牌值得信賴,並且能提供研究數據佐證的保健食品,這樣才能真正安心,也比較能確保補充效果。
Q:褐藻醣膠吃完覺得沒效怎麼辦?
如果補充一段時間後覺得沒什麼感覺,可以先從以下幾點來確認:
- 劑量是不是太低?
- 有沒有照建議的時間吃?
- 是否有持續補充一段時間?
如果這些都確認過了,還是覺得無效,那可能代表褐藻醣膠這個成分對你的體質不太適合,這時候不一定要勉強繼續。目前已有天然來源多醣體,通過大規模臨床數據驗證,成為具有療效的處方藥物,對於正在經歷癌因性疲憊症的患者,也許可以納入考量。
七、褐藻醣膠推薦補充嗎?關於化療營養品,怎麼選更好?
這幾年,褐藻醣膠因為在細胞與動物實驗中展現潛力,常被討論是否能在癌症治療中發揮輔助效果。不過,目前相關研究大多還停留在基礎階段,離真正應用在臨床還有一段距離。
綜觀各種多醣體研究,不同植物來源,多醣體的含量、種類與功效也大為不同,目前在癌症輔助應用上,黃耆多醣具有實際臨床數據支持,已脫離保健食品範疇,晉升為醫師處方藥物。
註:請上下左右滑動,展示完整表格內容。
| 黃耆多醣注射劑 | 褐藻醣膠 | 酵母β-葡聚糖 | 燕麥β-葡聚糖 | 靈芝多醣 | |
| 分類 | 處方藥物 | 保健食品 | 保健食品 | 保健食品 | 保健食品 |
| 功效 | ✔ 機轉:刺激骨髓造血和增強免疫功能
✔ 適應症:適用於癌症末期因疾病進展所導致中重度疲勞症狀之改善 |
✔ 病後補養
✔ 免疫調節 ✔ 腸道蠕動 |
✔ 免疫調節 | ✔ 腸道蠕動
✔ 血脂調節 |
✔ 免疫調節 |
| 實驗證據 | ✔大規模四期臨床人體實驗
✔取得藥證/納入健保給付 ✔適用性廣,受試者涵蓋多種癌別:乳癌、大腸癌、頭頸癌、食道癌、胃、 大腸直腸癌、肺癌、婦癌、攝護腺癌等 |
✔細胞與動物實驗為主
✔小規模人體實驗,以大腸直腸癌為主 |
✔人體研究 | ✔人體研究 | ✔細胞與動物實驗為主
✔少量人體研究 |
對正在接受化療的患者來說,擔心的不外乎治不好、吃不下與沒氣力。過去多半只關心療效本身,現在不論是醫師或患者,也開始重視個人狀態—唯有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,才能一步一步走過治療的挑戰。
作為植物來源的新藥,黃耆多醣注射劑已證實能改善癌因性疲憊,協助患者在精神、食慾與體能上獲得支持。於 2024 年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(TIBCS)首次公布的納健保後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,高達 91% 的患者回報疲憊症狀改善,其中超過 6 成的患者從中重度疲憊下降至輕度或無疲憊;醫師評估亦顯示,85% 的患者達到正向的整體治療成效。
談到癌症相關保健食品時,許多人會聯想到褐藻醣膠這類多醣體。然而在多醣體的研究中,黃耆多醣已成功發展為藥物,療效與安全性都有更多臨床支持。如果化療過程中出現明顯疲憊、食慾不振或體力下降,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與醫師討論、納入治療考量的選項。
小提醒:本文僅提供一般健康與營養資訊,並非醫療建議。實際使用任何營養補充品或進行飲食調整前,請務必先諮詢主治醫師或專業醫療人員,以確保安全性與適用性。
參考資料:
- 水雲圖片來源:DryPot, CC BY-SA 3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- 海帶昆布圖片來源:Alice Wiegand, (Lyzzy), CC BY-SA 3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- 裙帶菜圖片來源:えむかとー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
- 墨角藻圖片來源:jkirkhart35, CC BY 2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- 馬尾藻圖片來源:Totti, CC BY-SA 4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- 日本第一篇褐藻萃取物抗癌細胞實驗 Jpn J Exp Med. 1974
-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發GRAS認證編號GRN00565
- 110 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2021/09/27
- Oligo-Fucoidan Prevents M2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d HCT116 Tumor Progression
- 醫訊》花大錢買褐藻醣膠抗癌 食藥署:沒證實有效
- フコイダンの三大作用
- インフルエンザ — 試験管レベルで、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抑制作用を確認
-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の感染を抑制する糖質を開発-COVID-19の重症化を抑える治療薬開発に期待-
- 痛風・尿路結石 — 尿のpHをアルカリ化。痛風の予防につながる効果
- 血栓症 — 血栓性因子を抑制し、脳梗塞/心筋梗塞の予防につながる研究
- 関節痛 — 軟骨の再生促進を確認。関節痛の緩和に期待
- 腸内環境 — 排便日数の増加。下痢症状の改善を示唆。
- 海藻のぬめり成分「フコイダン」の効果と含まれる海藻について
- Topical Benefits of Two Fucoidan-Rich Extracts from Marine Macroalgae.2015
- Mod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a Sterile Atopic Dermatitis Model and Inhibi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dhesion by Fucoidan.2021
- Topical Benefits of Two Fucoidan-Rich Extracts from Marine Macroalgae.2020
- Fucose-containing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brown seaweeds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melanoma cells and induce apoptosis by activation of caspase-3 in vitro.2011
- Properties of fucoidan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that support clinical efficacy
-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
- Fitton, J. H., et al. Oral Fucoidan Attenuates Lung Pathology and Clinical Signs in a Severe Influenza A Mouse Model. Mar Drugs. 2015.
- Synytsya, A., et al. Anti-influenza A virus characteristics of a fucoidan from sporophyll of Undaria pinnatifida in mice with normal and compromised immunity. Int Immunopharmacol. 2014.
- Tian, P., et al. Fucoidan from Fucus vesiculosus can inhibit human norovirus replication by enhancing th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. J Food Prot. 2018.
- Morokutti-Kurz, M., et al. Fucoidan and Derived Oligo-Fucoses: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Relevance in Competitive Inhibi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Norovirus Binding. Int J Biol Macromol. 2015.
- Cooper, R., et al. GFS, a preparation of Tasmanian Undaria pinnatifida, is associated with healing and inhibition of reactivation of Herpes. Eur J Integr Med. 2002.
- 褐藻醣膠無效?5種多醣體分析比較